五马派出所:用三组词书写“枫桥经验”的时代答卷
发布日期:2025-06-30 10:17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公安局 字号:[ ]

“山温水暖,千年商港”——五马因书圣王羲之“出乘五马、老幼仰慕”的典故得名,更因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地而闻名遐迩。朔门古港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印证着这里曾是“万商云集、千帆竞发”的繁华起点。作为新中国温州城区最早成立的公安派出所,五马派出所的警徽始终闪耀在瓯江之畔,用代代传承的初心与与时俱进的创新,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烟火与平安。

古与今:在历史文脉中续写平安答卷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历经1600年岁月沉淀,五马不仅是温州的政治文化核心,更见证了民营经济的崛起奇迹——全国首家个体工商户在此诞生,多个驰名商标从这里走向世界,五马街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高峰日流量达20万人次。

如何在“人间烟火气”中筑牢“平安防火墙”?

五马所以“无事不扰”的智慧守护底色,以“有求必应”的服务彰显温度。

传承“无事不扰”的守护哲学。构建“有警处警、无警巡逻“的主动防控体系,与特警开展全天候叠加巡处。2024年,智能球形机器人加入巡逻队伍,凭借360°无死角监控与应急响应能力,成为街区“网红卫士”,获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既是安全守护者,更成为文旅新亮点。

发扬“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搭建“政企联络站+五马议事坊”双平台,由民警、区人大代表每周驻点,倾听企业“最真实的声音”;

升级“千年街”亲警驿站,将涉企案件受理、政务服务、纠纷调解前移至一线,建立“10分钟响应、24小时反馈”机制,让企业“安心投资、放心经营”。正如“四千精神”在这里的生动实践——走遍街巷阡陌,说尽暖心话语,只为守护“两个健康先行区”的发展脉搏。

老与少:在巷陌烟火中编织温情网络

“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五马辖区内,“七十二条半巷”半数聚集,三所百年名校、1.2万名师生构成独特的人文生态。

如何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让青少年安心学业?

五马所以“大脚板走小巷”的传统走访,串联起“大手牵小手”的成长守护,让平安可触可感。

用“大脚板”丈量民生温度。针对老城区拆迁矛盾集中的特点,五马所设立“家门口的警务站”,整合社区、司法、律师等“八方力量”,打造“八仙聚堂”矛盾联调。此前,一家拥有20多年历史的农贸市场转型升级引发的11户经营户纠纷,社区民警老曹历时三个月“磨破嘴皮、跑烂鞋底”,从抵触到和解的转变,成为“枫桥经验”在基层的鲜活注脚。2024年,依托“啄木鸟”风险监测平台,五马所实现矛盾纠纷(解决、解释、解困、解气)“四解到位”,民转刑案件零发生。

用“大手牵小手”守护成长之路。每个校园内的“警察叔叔信箱”,成为青少年的“解忧杂货铺”。五马所创新“问题少年-问题家庭”联动干预机制,将迷途少年送入特殊教育学校矫正,民警定期随访帮扶,推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断崖式下降。

正如一位家长感慨:“是警察的坚持,让孩子重新看到了光。”

快与慢:在方寸服务中彰显为民情怀

2平方公里辖区,9万实有人口,如何让每一个上门办事的群众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五马所传承“快”的效率回应急难愁盼,发扬“慢”的匠心传递民生温度。

“快”字当头,守护群众“钱袋子”。去年12月份,一名男子自称受政府委托在龙湾一公园内招商,每个夜市摊位标价1500元,先后骗取名受害人18人共计3.62万元,其中多名受害人是聋哑人。五马所启动“传统侵财案件快侦机制”,第一时间帮助群众挽回损失。

当两名被骗的聋哑人拿到血汗钱时,对民警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幕无声的点赞是对五马所最大的肯定。

连续三年获市局“执法规范化突出集体”,2024年获评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五马所用规范+效率回应群众期盼。

“慢”处用心,点亮人间“团圆灯”。今年5月份,一名75岁的老人从上海只身来到温州,想寻找失散50年的女儿。女儿的姓名不知,住址不详,只隐约记得女儿的养父母姓郑。老人说,只想在临终前能再见女儿一面。

这样的情况无异于大海捞针。五马所的民警没有推辞,通过筛查数千条信息,终于找到了老人的女儿,但对方比较抵触。老人说:能听听声音就好。人心都是肉长的,五马所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老人的女儿从抵触到破冰,最终促成团圆。

这场跨越半世纪的重逢中,“慢”是逐条筛选的耐心,是反复沟通的恒心,更是“不抛弃不放弃”的初心。正如老人所说:“是你们让我相信,人间值得等待。”

以初心作答,让平安可及。

时代是出卷人,五马所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未来,五马所将继续以“铁脚板”丈量责任,以“智慧脑”创新治理,在千年商港的潮声中,书写新时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五马答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