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也有“暑期档”,请收下这份硬核“防骗指南”!
发布日期:2024-07-17 11:07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公安局 字号:[ ]

炎炎夏日

同学们期待已久的暑假终于来临

然而,暑期各路诈骗“大戏”

也悄然上演

骗子们正蓄势待发

企图乘虚而入

速速领取这份

由蜀黍倾心打造的“防骗宝典”

让智慧成为你假期安全的坚实盾牌

TOP1 涉“两卡”犯罪

暑假期间,不少同学想要做兼职,要警惕骗子引诱出租、出借、出售自己或家人名下的银行卡、手机卡、微信号和QQ号等个人物品及账号,诈骗团伙极可能会用于流转诈骗资金!切莫贪图小利一不小心成了诈骗分子的“工具人”,被追究“帮信罪”!

典型案例

7月8日,小新同学在家中上网结识了一名网友,对方称有轻松赚钱的兼职可以做,一小时收入200元。在对方诱骗下,小新利用自己的两台手机“运营”,一台负责拨打指定电话,另一台和“网友”接通语音并对第一台号码机主实施诈骗。电话大概持续拨打了50分钟,小新的手机卡就被封号,小新又使用家人的手机卡继续拨打。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小新就这样成为了诈骗的“工具人”。目前,小新同学已被公安机关批评教育,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TOP2 游戏诈骗

暑假期间,不少同学喜欢宅家打游戏,警惕诈骗分子以游戏账号、装备等名义,通过高价收购低价出售等方式引诱游戏玩家进行交易,一旦有玩家上当,就诱使受害人登录指定的虚假交易网站进行交易,然后以交易过程中需缴纳激活费、验证金、保证金、大额退款保证金等多种理由,骗取玩家的钱财。

典型案例

近日,小明同学在网上玩全明星派对游戏时,打算出售自己游戏账号。在发布信息后,马上有人联系称要购买账号,小明随即通过QQ添加了该买家。随后对方发来一个二维码,声称这是游戏官方平台客服。小明扫码并加了所谓的“客服”,然而这位“客服”却以卖家身份认证为由,要求小明先支付2000元作为保证金。小明完成了转账,随后“客服”又提出新的汇款要求,小明这才发觉不对劲,意识到被骗。

TOP3 刷单返利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刷单兼职广告,吸引受害人添加QQ、微信群,并派发任务。一开始,受害人完成简单的刷单任务后即可获得返利,之后诈骗分子又以“连环单返利”“任务出错需要补单”等理由,诱导受害人不断垫资充值。

典型案例

7月5日,小红在家中浏览短视频时,看到一条做任务即可获得高额返现的广告视频,小红便扫码加入群聊。群内管理员迅速抛出“新手福利”——向红十字会捐赠8.8元即可获得1888元返利,面对高额返利,小红不假思索地完成了转账。此时群管理员却谎称小红作为未成年人捐款触发了系统异常,若没有家长手机的担保验证,将自动从其家长账户扣除6万元作为“违规处理”。小红顿时惊慌失措,立即偷偷使用了奶奶的手机,按照骗子指示进行了转账操作。直到奶奶发现账户资金异常减少,多次询问之下,小红才含泪道出实情,这才意识到遭遇了诈骗。

TOP4 虚假购物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二手交易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购买(售卖)游戏装备(账号)、明星周边产品等物品的虚假引流信息,吸引受害人上钩。随后以平台故障无法下单为由,让受害人和诈骗分子冒充的“平台客服”进行视频会议,打开屏幕共享,更改支付宝、微信等支付软件的账号密码,再以“解冻账户”、“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核实”等理由让受害人进行转账。

典型案例

近日,小郑同学在闲鱼平台看到一则出售苹果笔记本电脑的信息,标价4700元,小郑和卖家交流后约定4500元顺丰包邮。对方称先发布一个4500元链接让他直接拍,小郑便点开对方发来的链接,弹出了闲鱼一样的操作界面(伪造的网站),点击购买后跳转到支付宝平台,小郑直接付款4500元。当小郑再次询问对方何时发货,对方却没有回复。打开闲鱼平台寻找交易订单时,也没有该笔交易记录,小郑这才发觉被骗。

TOP5 冒充“熟人”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盗取社交账号并了解摸清账号内所有人的人际关系。锁定受害人后,诈骗分子便会冒充受害人的亲人、同学等,以“账户出问题”“酒后斗殴”等理由谎称急需用钱,让受害人将钱转到指定账户上,从而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

近日,小林同学在QQ上收到“闺蜜”消息,称其朋友遭遇车祸急需医疗费用,需要通过微信支付,但其微信被盗无法付款。情急之下,请求小林代为转账。随后,“闺蜜”索要了小林银行账号,不久便发来一张转账5000元的截图,告知两小时内会到账。小林没有怀疑便答应了,向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4000元,正准备继续转时,真正的闺蜜通过微信给其发消息,称自己QQ被盗了。小林这才发觉被骗,停止了转账。

TOP6 机票退改签诈骗

暑假期间,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有出行计划,警惕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乘客订票信息,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延误费诱骗乘客点击不明链接、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再通过短信验证码等信息盗刷银行卡余额。

典型案例

7月5日,林女士接到自称航空公司的电话,称其乘坐的航班飞机故障导致延误,可以帮其免费办理改签,还能赔偿300元延误费。林女士按要求下载“云视听”APP,点开对方发的网址,和所谓“中国民航”的客服在线聊天,“客服”让其扫码激活企业收款服务。在对方诱导下,林女士扫码支付了2345元。后接到温州反诈中心的提醒电话,林女士才发觉被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