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注意!温州已有孩子被骗万元...
发布日期:2024-12-18 09:13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公安局 字号:[ ]
随着二次元文化的发展

“谷子”成了当下年轻人的时尚单品
“谷圈”日趋低龄化
个别转卖价格甚至高达上万元
而骗子也学会了“蹭热度”
把目标瞄准了未成年群体

什么是谷子?

“谷子”其实是英文单词Goods(商品)的谐音,主要指的是与版权作品里的角色相关的(这类版权作品大多是“漫画、动画、游戏”等)一些体积小、重量轻的周边装饰品比如徽章、卡片、挂件、立牌等等。为了与“谷子”的说法对应,购买这些商品的行为被称作“吃谷”,由此形成的兴趣圈子就名为“谷圈”。

如果你也混迹“谷圈”

一定要注意防范蹭着“谷子”热点的
虚假购物类、冒充公检法类的骗局
如果你的孩子也迷上了“谷子”
那作为家长的你更应该了解
如何引导孩子避开这类骗局

案例一

近日,小毅同学在刷快手时看到一个视频,称1元就能购买小马宝莉一盒卡油。小毅瞬间心动,立即私聊转账对方1元。后“客服”联系并将其拉入一个群,称可自由选择需要购买的卡片。然而不久,群内的“管理人员”称他是未成年无法发货,需要进行风险验证来解除风险,否则妈妈卡里的钱会被全部取走。小毅顿时慌了,按要求拿来妈妈的手机,陆续打开几个手机银行,共计转账4399元。案例二

案例二

12月1日,小新同学想要在网上出售自己的动漫人物卡片,便在快手平台的评论区发帖称要卖卡。很快有人私信了她,对方引导小新添加了QQ,并把她拉入一个QQ群。然而不久,对方称因为她是未成年,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需要她拿家长的手机来操作解冻。在对方的诱导下,小新拿来妈妈的手机,打开手机银行、支付宝等,给对方账户转账,累计被骗17498元。

诈骗手法

1低价诱惑‌: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广告,以“品种全、价格低”为噱头,诱导受害者上钩。

2冒充公检法人员恐吓‌: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以未成年不得购买为由进行恐吓,声称“若继续购买将会承担法律责任”。

3诱导转账:在恐吓和压力之下,受害人往往会听从诈骗分子的建议,将钱款转至指定账户来免除所谓的“法律责任”。

警方提醒

一、‌核实卖家信息‌:在购买“谷子”时,务必核实卖家的身份和信誉,尽量选择正规渠道或知名交易平台。

二、‌不轻信低价诱惑‌: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商品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低价诱惑,避免上当受骗。

三、‌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避免被诈骗分子利用。

四、家长监护: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网络活动的关注与引导,教育孩子识别网络诈骗手段,同时管理好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密码,避免孩子轻易接触或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