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商港,幸福温州。2019年1月23日,温州轨道交通S1线正式载客试运营,开启了温州全新的轨道交通时代。轨道交通S1线全长53.5公里,设置车站18座,途经瓯海、鹿城、龙湾和瓯江口新区,连接温州动车南站和龙湾国际机场,已经成为温州市民出行首选和城市公共交通“金名片”。
与轨道S1线同龄的龙霞站派出所,是温州目前唯一一个轨道交通“治安类”派出所,现有民警36人,辅警173人。管辖的客流量日均3.3万余人次。
四年来,龙霞站派出所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为牵引,践行“源融亲”三型警务战略导向,以一部对讲机、一个工作台、一件小机器,打造出事美、人美、物美的“三美”品牌,擘画出一道道行驶在天际线的最美“枫景线”。
一部对讲机——融合各方
“动车南站发生通道积水倒灌事件,请附近执勤民警立即赶往处置!”时至今日,一次处警经历仍然让民警徐宇历历在目。
夏季台风肆虐,大雨倾盆,轨道交通S1线动车南站连接动车南的行人通道由于降雨量过大,积水严重,许多客流滞留拥堵,出行受到很大影响。
台风致使2G通讯信号中断,指挥中心启动紧急预案,使用4G加强版可视化对讲机和警企专用对讲机,通过对讲机定位、摄录、图像实时传输功能精确锁定了现场的积水位置,后续赶至的支援民辅警精准地找到了全部滞留旅客,连夜将旅客引导到了安全区域。
4G加强版可视化对讲机只是龙霞站派出所科技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最近四年该所联合科技公司研发诸多科技手段,为执勤民辅警保一方平安创造了优良条件,让这支队伍真正做到临危不惧,处置游刃有余。
今年3月17日,龙霞站派出所接到报警求助,一名群众意图自杀,服用安眠药后离家出走,并可能乘坐轨道交通。处警民警郑煊通过熟练的信息研判,仅耗时10分钟就在市区某公交车上成功找到了该群众,并启动警医绿色通道送到医院紧急洗胃,挽救了一条年轻生命和一个破碎家庭。
四年来,轨道交通S1线全领域累计抓获逃犯7人次,组织各类应急演练200余次,查处违禁品2800余件,有效警情、刑事案件、电诈案件逐年全面下降,温州轨道治安平稳指数位居全省地铁轨道领域前列。
一个工作台——平安到家
2022年8月,乘客马某不配合防疫检查,与轨道交通龙霞站的站务员发生争执。
执勤民警郑煊闻讯,立即带队赶赴现场,将乘客马某和站务员带到矛盾纠纷综合治理警务室,并立即联系防疫办负责人,由其向马某介绍政府防疫政策。通过在线方式进驻的律所、检察、法院、街道、社区等单位工作人员,逐一为马某答疑解惑。最终马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站务员道歉,该起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电信诈骗是轨道执勤民警重点预防的一类警情,2023年5月19日,城公法律服务队在轨道S1线龙霞路站举办“城公筑平安、护航迎亚运”普法便民服务活动,通过法律法规知识讲解,发放反诈骗宣传手册,以案说法,为乘客树立一道防火墙。
城公法律服务队是由城公分局民警中的法律人才,联合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温州)组建的一支综合矛盾纠纷化解、答疑解惑、普法宣传的多功能队伍,在轨道交通S1线龙霞站开展试点工作。半年多的实践下来,效果良好,共向乘客宣传200余人次,调解纠纷40余起。
轨道S2线的建设逐渐完善,警力却越发捉襟见肘,警情多发的时段、地段的见警率受到影响。龙霞站派出所秉承“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招募退休党员、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社会力量,推广注册轨道志愿者APP。截至目前,已组建了“龙侠义警”“小叶榕”等5支轨道志愿服务队,投身于治安巡逻、客流帮扶、隐患排查等工作,开展了各类巡控150余次。
一件小机器——护佑民安
“我要投诉你们,我身上带的打火机、摩丝喷雾剂为什么没收!”一名乘客因携带违禁品、限带品向安检投诉。无论站务员如何解释和劝说,这名乘客仍不满意。据悉,这样的投诉在轨道开通的第一年不下100起。
2020年初,龙霞站派出所联合运营企业自主研发了“龙匣锁”,用“龙匣锁”将乘客带有限带品的行李上锁,出站由站务员解锁。采购了一批丰巢快递柜放置在每个站点的安检处,违禁品可放到柜中保存或寄回老家,有效平衡了“人物隔离”和安全出行的需求。截至目前,累计帮助843名乘客解决了出行受限和财产损失问题,因安检引发的投诉、信访大幅下降。
今年2月14日,河南籍王女士装有15万现金的挎包乘坐轻轨时遗失;5月19日,从西安回温州的古稀老人陈老伯携带12万元现金迷失在轨道S1线动车南站站台。指挥中心一键启动“人物快寻”,全线各站的执勤民辅警、站务员“一呼百应、接力查找”,均在十分钟之内将上述两起事例的遗失物品、走失人员找回,当场返还遗失物品,连夜护送陈老伯到家属居住地,受助乘客和家属深受感动。
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四年来,共帮助寻回走失人员82人,遗失财物1500余件,总价值1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