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购物时开通了我们的VIP,每月需扣除800元会员费,请问是否取消?”日前,温州一公司职员小周接到了某商场“客服”的电话。就在她将信将疑之际,又一个电话打了进来,“这里是温州反诈中心,你刚才接到的电话是电信网络诈骗电话,不要按照他们的要求行动……”很快,民警找到了小周,劝阻成功后这条信息及时反馈到反诈中心。
每天,类似的信息都会根据案情及时流转形成闭环,而这仿若一根根细密的针脚,将温州反诈之网织得越来越牢固。
“这十年,温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稳居全省前列,成为全国8座最安全城市(地级市)之一,这张反诈之网功不可没。”温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柯海鸥深有感触地说。在温州刑侦战线摸爬滚打了22年的她,参与了温州反诈从被动打击到主动防控、从传统手段到数字化措施、从多部门合作到全民反诈的升级历程,诠释了二十年如一日守好人民群众“钱袋子”的初心使命。
不再跟着骗子后面追
直到现在,柯海鸥仍记得早期侦办一些反诈案件时的被动。2014年,温州鹿城籍受害者被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骗走668万元。接报后,柯海鸥和同事将该案串并省内案件数十起,发现案件金额超3000万元。“当时,我们知道犯罪团伙在境外,但只有一个虚拟IP,光调取银行流水等记录就在北京呆了2个多月,后来又赶到苏州寻求技术支持,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最终才确定诈骗窝点在境外某别墅。”
柯海鸥说,当时受各种因素限制,面对非接触式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警方研判艰难。同时,为躲避打击,诈骗分子不断升级犯罪模式,从熟人结伙的小作坊,“进化”成公司化犯罪,并在隐藏作案链条、反侦查、反取证上下功夫。“我们意识到不能再跟着骗子后面追了,要想办法去拦截、去反制。”
2015年,温州反诈中心成立。凭借快捷的联动机制,次年,温州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7%,涉案金额同比下降25.5%,历史性实现“双下降”。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窝点向境外转移趋势明显,温州警方多次参与跨境行动,从个案侦破到集群打击,甚至包机将犯罪嫌疑人押回温州处理,规模效应不断显现。实践中,柯海鸥和同事们时时归纳总结、提炼战法。他们发现,境外诈骗团伙中的“话务员”基本上都从国内招募,持旅游签证出境,且具有地域性特点。对此,温州提炼形成全国首创的“人员流”技战法,根据数据分析计算出疑似出境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开创“境外诈骗、境内打击”新模式。
依托此战法,温州自2016年6月至今已成功打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6024人,并获得“公安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研判中心”的牌子,之后该战法在全国推广。
如今,温州丰富的反诈打击经验受到国内同行的推崇。此前,根据公安部部署,温州警方帮扶海南儋州和东方两地,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态势,对诈骗分子形成强大震慑力,甚至出现犯罪嫌疑人排队投案自首的场景。
止案于成案之前
市民庄某正在遭受虚假征信诈骗!2022年8月28日11时29分,瑞安市公安局安阳派出所接到“反诈大脑”推送的一条高危预警。
原来,庄某接到一个冒充银保监会工作人员的电话,以他存在贷款影响征信等为由,要求添加QQ,开启屏幕共享。民警赶紧联系庄某,最终在他准备转款前联系上他;电话劝阻的同时,第一时间赶到庄某住处,此时骗子正让庄某逐个打开手机银行APP查看余额。好在民警及时赶到,避免了庄某670万元的损失。
精准劝阻,得益于温州2021年建立的“公安大脑”。2021年年初,一场数字化改革在全省推开。借助东风,温州公安迭代建设了“公安大脑”中的“温州反诈大脑”,从犯罪起源、案件特点、侦查思路等方面出发,通过多途径信息整合、大数据建模,设置了“风阻”模块,即受骗人员精准预警、拦截劝阻模块,把更多精力放在保护潜在受害者身上,24小时不间断研判出可能被诈骗分子锁定的目标人群,根据不同的危险等级进行电话预警、上门劝阻等干预行动,实现提前发现、技术反制、有效拦截。
“现在‘反诈大脑’每天约产出1.5万条预警信息,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电话精准劝阻。如果老百姓仍在骗子的指引下操作,我们会立即将指令下达到辖区派出所,民警会在最短时间内上门进行预警劝阻,跟诈骗分子抢人、抢钱、抢时间。”柯海鸥说,从“由案到人”向“由人到案”的办案思维转变,使反诈从“大水漫灌式宣传”向“精准滴灌式反制”转变。截至目前,温州反诈中心共阻止案件1.2万余起,劝阻拦截金额1.8亿元。
如何继续在反诈数字战中处于不败之地?柯海鸥和同事们将目光聚焦到了今年启动的“公安大脑”大打击跑道建设上。它将重塑“统一进口,统一研判,分类侦查,统一出口”的新侦查流程,建立协同高效、管理闭环的打击犯罪新体系。
越来越密的反诈防线
“这场正邪的斗法,从来都不是公安一个部门在战斗。”柯海鸥说,早在2015年,温州便成立了由市委政法委和公安局牵头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包括公安、银行、通信运营商、教育等49个单位为成员,实施清单式任务推进,并对各单位的反诈工作作出评估和通报。
在温州,每个县(市、区)均建成一个反诈中心、一支反诈宣传队伍,每个网格、派出所指定一个反诈教员,每个联席成员单位指定一个反诈宣传员,形成了“一个中心、一支队伍、一个教员、一个宣传员”的“四位一体”反诈宣传格局。
在这个越来越严密的网络里,民警的身影最为忙碌,从发传单到电视、广播宣传,再到群发防范诈骗的提示短信、视频,各种手段全面上阵。柯海鸥也是其中的一员。去年3月底,她接到一个诈骗电话,称她涉嫌洗钱,金额高达368万元,被“上海高级人民检察院”通缉。她将计就计,识破骗子套路,成功获取重要信息。在侦办的同时,她将自己的反诈经历录音录像并发布,结果视频阅读量破亿。
温州10万名专兼职网格员也在行动。他们走街串巷,定期开展反诈宣传,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种类、惯用手段及防范措施,面对面为居民解惑,并帮助居民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如今,柯海鸥仍奋战在反诈一线,她深知,“我们什么时候走在骗子的前面了,我们才是真正战胜了他们。”而这一目标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数”说
今年上半年,全省立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数及损失同比分别下降59.24%、62.16%,破获案件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分别上升65.52%、121.63%,实现了“两降两升”的工作目标。
通过数字化手段,我省精准预警潜在受害者信息,并根据犯罪手段变化不断提升技术反制能力。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已成功预警潜在受害者770多万人,止付资金14.18亿元,累计为群众返还损失1.09亿元、追赃挽损1.87亿元。
十年关键词:体系化
反诈十年,感受最深的是“体系化”。从以前的“以打为主”到现在的“打防治并举”,从最开始的单一公安业务,到慢慢成为一项社会综合治理课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责、行业监管、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社会反诈工作格局,“四专两合力”的反诈体系不断完善。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数字赋能,如今各单位的数据融合在线计算,实现了精准劝阻,能和诈骗分子“抢人、抢钱、抢时间”,为我们做到止案于成案之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反诈卫士”柯海鸥